杨贵妃多少斤(冷知识|唐朝的杨贵妃究竟有多胖)

镜鉴青年2021/09/09 06:45:38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苏东坡的这首《孙莘求墨妙亭诗》知名度并不高,不过他创造性地将汉代的赵飞燕与唐代的杨玉环比作书法,并由此新生了一则成语“环肥燕瘦”,将两位史籍里的美女,贴上了固定的形象标签。

身轻如燕能作掌上舞的赵飞燕,基本符合封建时代以清瘦矍铄为主流的审美观。

至于杨玉环,虽然没有明确的体重记载,但仅凭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那句“温泉水滑洗凝脂”,就能看出,这位独宠后宫十余载的美人,至少算不上骨感。

杨玉环本是唐玄宗的十八子李瑁的宠妃,后来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自此,世人以杨贵妃代称。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

这位以丰腴闻名的美人,若是真的如后人揣测的那般肥胖,又怎会让唐玄宗“从此君王不早朝”呢?,若是被误传,她的真实体重又该是多少呢?

01以肥为美

公元618年,唐国公李渊定都长安,建国号为唐。这个有胡人血统的王朝,在根源上的审美就与中原汉人有明显的差异。

李渊的祖父李虎曾因参与政变有功,官至太尉,被赐予鲜卑族大姓“大野氏”,死后还被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一生显赫,他的长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后,另一个女儿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而且李渊的妻子窦氏,也是鲜卑贵族出身。

由于要适应逐草而居的生活,游牧民族的女性需要剽悍的体魄,故而以健硕为美。

此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所创积累的的民间财富,也为盛唐女子的饮食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基础。

毕竟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无肉不欢的时代,谁也别嫌弃对方没减肥。

此前北方的汉人饮食以面食为主,口味也较为清淡。

而随着李唐王朝的建立,民间逐渐兴起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风气,虽然牛羊这类高规格的肉食仅限于上层社会,但平民百姓用百鸡鸭鱼充作荤菜食材,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譬如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首句就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说明当时的食物中至少有鸡肉和小米饭。

在江南地域,民间对鱼肉也情有独钟,唐诗中有大量的诗词反映吃鱼的情形。

王维在《洛阳女儿行》中写:“侍女金盘脍鲤鱼”;白居易在《盐商妇》中写“红脍黄橙香稻饭”;就连世人心中以生活清苦而知名的诗圣杜甫,还是兴致勃勃的吃起了生鱼片“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生活印记处处都在暗示,在那个盛行吃货的年代,想要保持纤细的身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基于这样的背景,体态丰满的杨贵妃能得到唐玄宗的独宠,也就不足为奇了。

02 盛唐舞者

需要指出的是,以肥为美的“肥”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身白花花的肥肉,在唐朝人的审美观里,美人都是体态健壮面容艳丽的。

那些幻想着穿越回唐朝,胡吃海塞后以一身臃肿的赘肉入宫的现代女性,还是算了吧。

唐玄宗的艺术修养很高,杨贵妃能让年过半百的他心旌神摇,说明她本人绝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花瓶。

至少她独创的《霓裳羽衣舞》,就令唐玄宗沉迷不已。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可以称作唐玄宗前往月宫见到仙女的情景剧,耗费巨资描绘了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

如果由满身肥肉的杨贵妃饰演仙女,闭上眼都能想象那画风有多辣眼,更何况是唐玄宗这样的品位不俗的文艺老炮呢?

自幼练舞的杨贵妃,全身应该多为匀称的肌肉,诗圣杜甫曾经远距离目睹过她的风采,并写诗称赞:“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这可比白居易在《长恨歌》里的描述更真实。

毕竟白居易出生时,杨贵妃已经去世了二十多年,经过安史之乱的洗劫,见过杨贵妃的人也难有幸存者,《长恨歌》所勾勒的杨贵妃形象,大多源自前辈人的道听途说。

写完《长恨歌》不久,白居易仍意犹未尽,于是怂恿朋友陈鸿写了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关于杨贵妃的身形,陈鸿是这样描述的:“纤秾中度,胖瘦适中,丰而不满,艳而不妖……”

通过这几句,至少能说明,杨贵妃是体态适中的肉感美人。

《开元天宝遗事》曾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63岁那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阴凉处的纱帐中避暑,几个宫女倚着栏杆看池里两只鸳鸯戏水。

唐玄宗见状,一把将杨贵妃抱过来向宫女们炫耀道:“你们羡慕水里的鸳鸯,可它们哪里比得上朕和贵妃这对被底鸳鸯呢?”

这里先略过唐玄宗的秀恩爱,单说63岁的老头,不费力地抱起正值青年的杨贵妃,就能证明杨贵妃不可能是个肥硕的胖子。

唐武宗时期的宰相李德裕,也曾写过一部《柳氏旧闻》,其中有这样一则:正宠爱着杨贵妃的唐玄宗给太子选妃,明确提出标准:必须是“细长洁白”的女性,意指非高挑肤白者不选。

能提出这样标准的唐玄宗,又怎会忍受自己的枕边人是个满身赘肉的胖子呢?

03后人诋毁

现代有考古学家,根据寥寥数语的文字记载以及唐代选妃的规则,推算出杨贵妃的身高大约1.65米,体重65公斤左右,用演艺界的流行语来形容,算得是“微胖界的女神。”

这样一个体重不算太过分的杨贵妃,怎么一步步发福,成了后人眼中的肥美人呢?

这需要从正史对她的态度说起。

出于避尊者讳的思想,《旧唐书》对唐玄宗的昏聩误国避而不谈,却将杨贵妃定格为祸国殃民的祸水红颜,再经过杜甫的《丽人行》、《哀江头》的渲染,几乎就奠定了后世文人抨击杨贵妃的基调。

诋毁一个女人最快捷的方式,当然是攻击她的容貌和身材。

自此一直到宋朝,文人们便开始变着花样的贬损杨贵妃的形象。

成书于五代时期的《开元天宝遗事》,是最早写杨贵妃肥胖的文献,说她一堆肥肉,到了酷暑时节,几个侍女在一旁扇扇子,杨贵妃还出汗不已。

到了明清时期,经过各类演义小说的传播,杨贵妃肥胖的形象已经完全被定型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杨贵妃的体态,不是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文人。对其抱有同情的态度,杨贵妃就是杨柳细腰的柔弱美人;若是对其口诛笔伐,她只能是肥硕惑主的贵妃。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马嵬坡前的一抔泥土,不仅埋葬了杨贵妃的绝代风华,也埋葬了封建时代的巅峰盛世。

那个包容万象的大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我方团队特邀作者沧海月明生

参考资料:《旧唐书》、《长恨歌传》、《开元天宝遗事》、《柳氏旧闻》

网友热议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