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开始疼爱林黛玉,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破坏宝黛爱情,用调包计李代桃僵的娶了薛宝钗过门给贾宝玉。林黛玉也在二宝婚礼当天“焚稿断痴情”,泪尽而亡。通行本续书这一段关于贾母以及宝黛钗三人故事,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文设定的线索伏线。
贾母反对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为此不惜多方阻止,甚至多次明里暗里撵逐薛家。奈何薛姨妈铁了心“赖在”贾家不走,贾母也没奈何。但她反对金玉良姻是一以贯之的坚持。
《红楼梦》很多人会将宝黛钗三人感情当成主轴,认为贾宝玉似乎只能在宝钗和黛玉之间二选一。实则贾母就算没有林黛玉,薛宝钗也是她反对的对象。
金玉良姻也好,宝黛姻缘也罢,都关乎家族发展和联姻的影响。
薛宝钗人品、模样都好。问题是家世不行。商人的女儿与贾母宰相女儿,国公夫人的身份地位差太多。加之薛家早成王家附庸,贾母不能容忍荣国府在王夫人和王熙凤之外,再娶个薛宝钗。那不符合贾家的利益和发展。
所以,贾母放弃林黛玉选择薛宝钗根本不存在。
林黛玉是贾母唯一一个外孙女,母亲贾敏备受贾母疼爱。贾母爱屋及乌,对林黛玉疼爱至极,与贾宝玉不遑多让。
林黛玉父母去世,家族只剩她一人。贾母不放心她,才想着推动宝黛姻缘,以求贾家照顾林黛玉一生一世,她死了也能放心。这是于私。
于公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探花郎。林家文化底蕴深厚,家风严谨,嫁给贾宝玉只会光耀贾家门楣。对贾家家风、贾宝玉安身立命,以及子孙教育都有好处。
所以,抛开林黛玉身上那些负面的因素,贾母选择林黛玉是正确的。当然,林黛玉的缺点也很突出,更是王夫人坚决反对的原因。
不过,贾母在对宝黛姻缘的选择上,明显私心更重。林黛玉的条件想找个好人家,并能善待她并不容易,尽管林黛玉有很多不适合联姻的条件,贾母也私心瞒过。
(第五十七回)众人不解,细问起来,方知紫鹃说“要回苏州去”一句顽话引出来的。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
紫鹃试宝玉,闹出那么大动静,只因关乎林黛玉,被贾母轻易放过。甚至贾母还流着眼泪“夸”紫鹃是“伶俐聪敏的孩子”,换成别人,哪怕袭人犯错也不能如此轻易饶过。
贾母知道紫鹃一心为了林黛玉,当时流下眼泪,正体现外祖母对外孙女的心疼。
贾母像心疼早逝女儿一样疼爱林黛玉。把对女儿贾敏所有的爱都用在外孙女身上,又怎么可能对林黛玉“冷酷无情”!
通行本续书在处理宝黛钗三人故事时并没有对前文线索梳理接续,以至于凭着续书者的想象做了安排。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就是影射她的结局。“莫怨东风当自嗟”有两个出处。
一是宋代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一是元代高明《商调·金络索桂梧桐·咏别》。
能肯定是高明借鉴了欧阳修。但二者诗词意思相近。
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是吟咏“昭君出塞”的离别故事。
高明《商调·金络索桂梧桐·咏别》更是借鉴多个典故,吟咏爱人诀别的佳作。
联系贾探春舒爽斋梧桐引凤凰,远嫁为王妃。
林黛玉的花签是昭君出塞,与贾探春远嫁一样。
潇湘妃子又是贾探春所取,是娥皇女英两女同嫁一人的典。
再结合第七十回潇湘馆飞出两只凤凰风筝远去。联系林黛玉《五美吟》《柳絮词》,林黛玉的结局与贾探春一同被强权所迫远嫁异国,是大概率结果(君笺雅侃红楼观点)。
所以,根本不存在贾母冷酷对待林黛玉一说,林黛玉远嫁反倒成了贾母的“催命符”,老太太极可能因此一病不起。
根据刘姥姥“雪下抽柴”和“茗玉小姐”故事影射。林黛玉死于十七岁,贾母知道后病入膏肓,薛宝钗以“冲喜”嫁给贾宝玉,结婚当天贾母去世。二宝夫妻要守孝一年。不久贾家抄家,贾宝玉出走,薛宝钗始终都是完璧之身。也算是贾母对金玉良姻反对到底吧。
注:以上为君笺雅侃红楼推测结局。非《红楼梦》结局,望周知。
《商调·金络索桂梧桐·咏别》· 高明(元)
羞看镜里花,憔悴难禁架,耽阁眉儿淡了叫谁画。最苦魂梦飞绕天涯,须信流年鬓有华。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无人处,盈盈珠泪偷弹洒琵琶。恨那时错认冤家,说尽了痴心话。
一杯别酒阑,三唱阳关罢,万里云山两下相牵挂。念奴半点情与伊家,分付些儿莫记差。不如收拾闲风月,再休惹朱雀桥边野草花。无人把,萋萋芳草随君到天涯准备着夜雨梧桐,和泪点常飘洒。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还请点击关注!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