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清朝爱新觉罗氏的始祖是仙女佛古伦之子布库里雍顺。
布库里雍顺走下大雪山,成了鄂多理城的首领。可是,他的子孙因为统治不善,导致当地发生叛乱。布库里雍顺的子孙中,只有一个名叫范察的逃了出来。
范察有一个很厉害的孙子,名叫孟特穆,也叫蒙哥帖木儿。
据《满洲实录》记载,孟特穆为了替先祖报仇,把仇人引诱到了一个叫赫图阿拉的地方。他杀死了仇人中的一半,将剩下的四十余人变成了自己的奴隶,并在赫图阿拉定居下来。
赫图阿拉前有苏克素护河,后有呼兰哈达山,依山傍水,渔猎便利,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繁衍。后来,很多风水师说清朝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就是因为孟特穆选择的地方好,找准了大清的龙脉。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大明之后,为了遏制北元及分裂之后的蒙古各部,与女真多个部落建立了联盟,其中就包括孟特穆所在的翰朵里部。
孟特穆被宿敌攻击,被迫逃往了图们江南岸,靠近当时的高丽王国。
朝鲜太祖李成桂篡高丽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为了安抚和收拢人心,李成桂将孟特穆封为了“上万户”,统领翰朵里部。自此,孟特穆成了朝鲜的附庸。
孟特穆活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
朱棣为了扩大明朝疆域,稳定东北边疆,下旨安抚女真各部,号召流亡在外的女真部落回归大明。
孟特穆是翰朵里部的首领,朱棣特别派使者,让孟特穆回国。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当时的朝鲜,也传到了第三代大王李芳远。
李芳远上位比朱棣还狠,而且,两人的庙号也都是太宗。
朱棣也只是赶走了侄子朱允炆,李芳远不但将兄长定宗李芳果赶下了位,还将亲爹、已经卧病在床的“太上王”、朝鲜太祖李成桂也吓得逃回了老家。
李芳远并非无能之辈,自然知道用人的重要性。他也非常重视孟特穆,千方百计进行笼络、挽留。当明朝使者到来时,朝鲜是百般阻挠,不愿放行。
这下可惹到了强势的明成祖朱棣。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嗯……明成祖怒了。
消息传到朝鲜,李芳远只能乖乖地将孟特穆放回了大明。
明成祖好不容易召回了孟特穆,自然要加以重用。
明朝已经在原女真胡里改部属地设置了建州卫,命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为指挥使,并赐汉姓李。
胡里改部和翰朵里部世代联姻,阿哈出和孟特穆的关系还不错。阿哈出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朱棣,还是他向朱棣举荐了孟特穆。
于是,在孟特穆回归后,明朝就又在建州卫旁设立了建州左卫,任命孟特穆为指挥使,并赐汉姓童。
因为阿哈出和明朝联姻,成了皇亲,顺带的,孟特穆也被视为了大明朝的皇亲国戚。两人对明朝也是忠心耿耿。
女真的多个部落在明朝的招抚之下,逐渐成了东北地区防御蒙古和朝鲜的重要力量。
孟特穆特别能活,一直活到了明宣宗时期。
有一次,孟特穆奉命配合明朝辽东都指挥裴俊,去接回被女真忽刺温部劫掠去的人口。结果,双方话不投机,大打出手。
孟特穆和他的儿子阿谷被杀,另外一个儿子董山被俘,只有孟特穆的弟弟凡察(和他们的先祖范察不是一个人)逃脱。
因为孟特穆已死,凡察就成了建州左卫的实际掌控人。
在大明朝的压力之下,叛乱者最终放回了孟特穆被俘的儿子董山。
我们常说一山不容二虎,董山回来了,叔侄两人开始争夺建州左卫的控制权。
明朝为了解决争端,又从建州左卫分出了建州右卫,并任命凡察为指挥使。
三卫的指挥使世袭,只需要由大明政府确认之后,就可以生效。自此,董山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凡察为建州右卫指挥使,再加上阿哈出的建州卫,形成了建州三卫,一直传到明末清初。
董山生有一子,名叫锡宝齐篇古。锡宝齐篇古生子福满。而福满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祖父。
福满第四子是觉昌安,觉昌安的第四子就是塔克世,努尔哈赤的亲生父亲。
说起来,努尔哈赤家族,实际上一直是大明的臣子,世代承袭建州左卫指挥使的官职。只是,传到努尔哈赤时,建州左卫已经四分五裂了。
正因为爱新觉罗家族的先祖孟特穆,为了躲避兵乱,曾经投靠过朝鲜,并在朝鲜境内长时间居住过,所以,才有人说爱新觉罗家族来自朝鲜,甚至说他们是朝鲜人。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真的按照孟特穆是朝鲜人的逻辑推理,那就太可怕了。很多国家都表示臣服过中国,投靠过中国,难道他们都是中国人?这……不敢想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