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八百里云和月的故事。
光绪23年(1897年),德国因巨野教案而派兵强行进入胶州湾,当满朝文武鸦雀无声之时,一位老人处庙堂之远振臂高呼:"土地不可自我而失",派兵与其相争。
庚子国变(1900),八国联军进攻大沽,老人在听闻张之洞、刘坤一两总督倡议的东南互保后不满,随后力请募兵入卫京师,并在慈禧太后召见时极力主战。慈禧同意,老人领四军出战,实力悬殊最终不敌,兵溃退至今北京通州,战斗到只身一人,自尽殉国,时年70岁,谥忠节。
联军攻入北京,将他列入事变祸首,要求严惩,清政府害怕联军的制衡条件,妥协了,下令追夺一切官职并撤销恤典。
他叫李秉衡。辽宁省大连市庄河人,清朝时,曾任安徽巡抚,山东巡抚,四川总督,水师大臣。为一品封疆大臣。历经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庚子国变。
另一位叫陆钟琦的老人,比李秉衡小18岁,年轻时是当地出名的孝子,曾割股疗亲尽孝道。光绪十五年考中进士后东渡日本学陆军,毕业后回国给清末摄政王载沣(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做老师。
1911年10月被调任山西巡抚(省长级),万万没想到,这次升职,使他成了清朝山西最后一任巡抚。
他上任后的第四天,辛亥革命第一场战役武昌起义爆发,长沙、西安等各地区宣布独立,脱离满清政府。
而刚到山西的陆钟琦企图挽救行将就木的满清王朝,以防止陕西起义军东渡黄河为由调离新军。同时下令将库存的三千支新式步枪连同子弹调往河南,调大同的旧军来太原守卫军火库。
但他的这些措施没能阻挡山西新军起义。1911年10月29日起义军持枪冲入巡抚衙门。
面对清廷的溃败,明眼人都闻到血腥味了,在每一个帝国的末世,那些鸡贼的高官们,嘴上都是忠君爱国,高举旗帜不动摇,背后做的都是随时跑路的准备,而他不仅没有逃走,还把自己的儿子一起叫来,昂首挺胸,站在府中。
面对涌进来的起义士兵,他痛斥道:“尔辈将反邪?”话音未落即被当场击毙。儿子冲过来救父亲,也被乱枪打死。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斩草除根,起义军杀了陆氏父子之后,接着冲进了后院,把陆钟琦的妻子、仆人乱枪打死。陆家灭门,他们以身殉清廷,报了一个忠字。
从陆钟琦就任山西巡抚,到被击毙仅仅23天。
而组织这场起义的山西军阀,就是晋系军阀的首领阎锡山。从此统治了山西长达38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故事到这并没有结束。
陆钟琦的儿子陆光熙的妻子在屠杀之中,在仆人的帮助下,在东墙上挖了一个洞,抱着一个七个月大的女婴在茫茫夜色中奔跑,希望在时代变革和政治仇杀的缝隙中跑出一条生路。躲最终过屠杀,带着女儿来到了北京。
这位勇敢的女人叫施桐君,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是文中提到的第一位老人李秉衡的外孙女。
来到北京的原因,是为了投奔自己的弟弟。弟弟听闻姐姐一家的惨状,省吃俭用,给姐姐在西单未央胡同附近购置一处小院。
说起弟弟,在他外公李秉衡自尽殉国的那年,他才19岁。
如今他三十而立,在北京参加了辛亥革命。却因为许多官员仍不改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僚作风,便对革命大为失望,慨叹不已。心中暗许"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便从此弃政从医。
后来,学医大成,与萧龙友、孔伯华等名医创办北平国医学院,给孙中山、周恩来、杨虎城、溥仪、李宗仁等都看过病,凭精湛的医术造诣享誉中外。
他是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
毛主席与施今墨交谈
还记得他姐姐怀抱中那个幸运的躲过死神,七个月大的女婴么?名叫陆士嘉。
陆士嘉虽然从小颠沛流离,但聪明无比。1918年,7岁的她轻松考上了北京最好的小学,北京师大一附小。她在班上遇见了两个非凡的男同学,一个叫张维,另一个叫钱学森。后来,张维成了他的丈夫,钱学森研究了两弹一星,而他们的老师叫邓颖超(周恩来妻子)。
有一天,陆士嘉从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本《居里夫人传》,这为她的人生点亮一盏明灯。她突然发现,女人也可以当科学家,也可以建立不朽的名声。从那开始,她梦想当中国的居里夫人,科学救国,开始专攻学习物理。
1929年她考上了北师大物理系,又去了德国拜入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路德维希·普朗特教授门下,成为他的唯一关门女弟子。在1942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与张维结婚,1942年12月31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柏林出生,至今他们家族还保留着当时的电报:除夕喜得一女。
图为张维陆士嘉夫妇和和女儿
1949年建国初,百废待兴。爱过心切,夫妇二人突破重重阻力,带着女儿回国。
男人创建了深圳大学,女人参与创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中国科技和教育的进步,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血脉一代传一代,英雄的传说还在继续。
他们的女儿张克群,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后来又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教授。在清华大学,她也遇见了自己的爱情,走入的婚姻的殿堂。1969年,她的孩子出生在北京西单的四合院里,后来这个孩子也考上了清华大学。
不过这个孩子并不喜欢清华的生活,他中途辍学,走上了音乐道路。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做了制片人、创办了唱片公司,做了导演,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通过语言,通过文字,传播到全世界。
这个孩子的名字叫高晓松。
好了,我们来捋一下人物背景。
祖上(不知怎么称呼):李秉衡,曾任安徽巡抚、山东巡抚、四川总督、水师大臣,一品封疆大臣。
祖上(太太姥爷):陆钟琦,宣统皇帝的父亲的老师,清朝最后一任山西巡抚。
外公:张维,跨国博士,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外婆:陆士嘉,跨国博士,参与创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女弟子。
外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
舅舅:张克潜,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
父亲: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母亲:张克群,清华大学教授,师从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文中提到的人物关系
1972年全家合影。前排左起:张克群、高晓江、张维、高晓松、陆士嘉。后排左起:张克澄、高立人。
文章寥寥千字,为大家讲了几个小故事,展现了高晓松先生的家庭背景故事,但这远不能描述真实的历史和人物故事带来的跌宕起伏。
电影《无问西东》片尾彩蛋中展现灿若星河的清华名人时,仿佛在提醒我们,“传承”才是“无问西东”的重要意义。这种传承的使命属于生活在新时代旗帜下的你我,属于每一个身处时代背景下,需要承担责任奉献自我的中国青年。
我们努力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传承。
最后,借用高晓松母亲的那句话来结尾:“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