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提倡追求个人幸福,从伦理上解决了离婚的文化障碍,夫妻敢离;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解决了离婚的经济障碍,女性能离。敢离、能离,离婚成了解决婚姻矛盾代价较小的选择。离婚的障碍被社会的进步解决了,大人追求了个人幸福。可孩子怎么办?
文章来源:黄手帕心旅(公众号)
社会在进步,进步的另外一面是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婚率的上升,是一种社会现象,原因太复杂,需要多个学科共同研究和寻找答案。但笔者认为,社会进步带来的男女双方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及女性的独立,导致对婚姻冲突的容忍度的减弱,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以前的婚姻并不是没有问题,但夫妻双方对婚姻冲突的容忍度较大,所以婚姻相对稳定。一则是社会主流文化对离婚的不容忍,导致夫妻不敢离,离婚压力太大,成本太高;一则是女性经济地位较低,担忧离婚了没有能力生存或独自抚养孩子,所以被经济捆绑在婚姻中,不能离。
现在社会的进步,提倡追求个人幸福,从伦理上解决了离婚导致的文化障碍,夫妻敢离;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解决了离婚的经济障碍,女性能离。敢离、能离,一推一拉,离婚就成了解决婚姻矛盾成本代价比较小的选择。人总倾向选择代价较小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美好的爱情所以变得了珍贵。
现在问题来了,离婚的障碍被社会的进步解决了,大人获得了自由,追求人生幸福的自由。
可孩子怎么办?如何给孩子讲离婚的事?如何处理离婚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并不提倡为了孩子牺牲大人的幸福。
父母不幸福,孩子同样不会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婚姻家庭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和谐的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并不比离婚带给孩子的伤害更小。如果离婚后夫妻双方可以妥善处理好离婚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性格和快乐的心灵。
那么,怎么处理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心灵伤害呢?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首先,我们要抛弃一种完美的幻想。那就是,期望离婚不给孩子带来任何伤害。
要抛弃这种幻想并不容易,因为离婚给孩子造成伤害的内疚会深重地袭击我们,没有人愿意做坏人,所以我们得明白,这种幻想其实只是我们用来对付自己的内疚,其实是在满足我们自己,满足我们自己不被内疚感所折磨而采用的一种心理防御方式。而所有的心理防御都会扭曲现实,让我们看不到事实的真相。当然,我们就无法妥善地处理好离异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如果任由这种幻想存在,我们就会采取掩盖事实真相的做法,去隐瞒和对付我们的良心。例如:我们会告诉自己,离婚对孩子不会造成什么伤害;我们对孩子因离婚导致的痛苦,也会采用回避、忽视的态度,对孩子的这个问题不闻不问,甚至责备孩子,不愿意承认孩子的许多问题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把事情归因到其他方面,甚至痛斥孩子不懂事,找理由打骂、责罚孩子。
孩子是爱着自己的父母的,也从身心两个方面都依赖着家长。因此,孩子一定会配合着家长,如果离婚后带他的家长不提离婚这件事,孩子也不会提,或者提两次得不到答案后,也会把这个问题埋藏在自己的心里,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种家庭的禁忌,孩子一般也不敢向其他人倾述,寻求问题的答案--那意味着突破家长的禁忌。因此,只有依靠自己的幻想去寻求答案。而孩子幼稚的心灵脱离现实幻想出来的答案,往往给孩子的心灵和性格的形成造成极大的困扰与伤害。
例如:孩子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是因为自己是一个麻烦、负担和包袱,所以惹父母生气和讨厌了,不想要他了,所以才离婚。
这就给孩子的人格发育构建了病态的土壤,心理疾患就在这块土壤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比如:孩子今后可能变得非常自卑,胆小懦弱,封闭自我、恐惧社交;比如:孩子为了害怕再次失去家长的爱而被抛弃,会放弃自己的成长,而学会努力讨好家长,然后演化成讨好身边所有的人,形成讨好型人格;或者,为了代偿自卑性格演化成另外一个极端,变成神经症性的追求完美的人格或者变得性格暴燥,极端自恋又极度脆弱。
所以,健康的应对,我们得学会直面问题。我们要承认,离婚的确是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的。但这些伤害都是可以采取正确的方式妥善应对,可以也能够把这种伤害降低到最小,孩子也会获得健康的人格。
对于离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另外一个极端的认识是,过份夸大离婚对孩子的伤害,这类家长往往有抑郁型的人格特征。他们被内疚一直折磨,无法摆脱,所以一直对孩子感觉愧疚。弥补的办法就是过分将就孩子,导致对孩子的溺爱。当然,过犹不及都是害。溺爱带给孩子心灵的伤害并不比隐瞒与忽略小,溺爱可能把孩子培育成自我中心的、自恋的、甚至是反社会性的人格,同样导致孩子长大后可能无法正常适应社会,甚至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例如:孩子无法正常去工作、或者犯罪。
这类家长可能需要专业的帮助,来帮助自己成长克服心理障碍。
我们需要相信,人都有适应的能力,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成长环境,只要离婚后父母可以正确应对,孩子是可以走出这种伤害,适应离婚这种成长环境的变化的。人之所以能进化成万物之主,正因为我们拥有这种适应的能力。我们也不需要过度担心孩子适应变化的能力。
我们可以把离婚看成是我们成长的课题与挑战,战胜它我们又获得一种应对改变的技能,我们的成长又获得提升。我们获得的面对婚姻的经验和能力,不再恐惧失败,这在另外一个意义上也是一件好事。
这可以把离婚从消极变成积极。只要愿意,我们都可以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
家长的态度正确了,接下来我们如何具体做呢?
这里有几条建议,具体如何告诉孩子离婚这件事。
首先,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情。这件事,可以在离婚前做,也可以在离婚后做。但一定是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心态之后。
离婚,我们把它称之为一场大战。家长往往身心倶疲,情绪波动激烈。所以,我们不妨先花一段时间安抚自己的心灵。
只有你的心灵平静了,才能做好这件事。因此,不必着急,一定等你做好准备了再做这件事。
当你准备好了,告诉孩子时。孩子的态度各不相同,也许很认真,也许很随意、也许可能还在玩其他的很不在乎。但你要记住,你现在对孩子说的,关乎孩子的一生,关乎他一生对自己的看法,关乎他的心理健康。他一辈子都会记住你所说的话,也会反复想你所说的话。所以,你要认真、耐心地告诉孩子。
下面的加粗与斜体部分,是笔者强调的重点,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去组织表达方式。
第一,我们要告诉孩子,他(或她)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生他是因为爱,他因为爱而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到来是父母所期望的,他很棒,他的到来给父母带来了骄傲和欢乐。
往往我们在离婚时,夫妻之间会从爱演变成恨,离婚也往往无法解脱这种恨。给孩子说到对方时,攻击对方是常有的事。
这样你是爽了,不过,孩子却会感受到。他不是父母相爱的结果,因此,他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受欢迎的,或许是多余、或许是麻烦、包袱,总之,他是不好的。
从这里开始,他就会自我否定,而且自我否定的这个核心概念很难被清除掉,也许他一生都在和这个自我概念斗争。
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告诉孩子,父母的相处出了问题,可能会选择今后不在一起生活了。不过,父母这个选择是父母自己的原因,不是他的原因,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可以为此感到难过,但不需要任何内疚。
如果你不强调这一点,孩子总会把父母离婚的原因与自己联系起来。原因可能是一种心理防御。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天,是孩子成长身心都需要依赖的安全基地,孩子最恐惧的就是这个安全基地的破坏,那意味着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因此,孩子总会想办法保卫它。
如果,孩子认为这个安全基地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失去了,也就拥有了对这个安全基础的控制感。既然是由于我不好造成的,那就可以由我变好而改变,这种控制感会给孩子一种希望。
但这种心理防御,会扭曲现实,破坏孩子人格正常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正确接受这个现实,帮助孩子去经历难过,经历丧失的哀悼过程,孩子才会抛弃这种潜意识幻想。
这个过程往往很艰难,因为我们都害怕看到眼泪,害怕看到孩子难过。不过,我们始终要明白,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从家长身上学到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痛苦,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如果家长鼓励孩子面对痛苦,不害怕孩子去经历丧失的痛苦,孩子也敢于去面对自己的痛苦与丧失。心理的健康并不代表没有痛苦,而是有健康的处理痛苦的方式。
敢于面对问题,面对自己的情绪,心理就能正确地反映现实,心理就是健康的。而对痛苦采用回避、压抑、自我欺骗等心理防御的方式处理,虽然可以一时降低痛苦的程度,但却扭曲了现实,导致今后性格的缺陷或心理障碍。
第三,虽然父母不在一起了,但对他的爱不会改变。父母之间会离婚,但与他的关系不会断裂,血缘的关系是永恒的。因此,他并没有因此失去父母,他并没有被父母抛弃,只是父母与他相处的方式不一样了。
以前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但现在可能发生了变化。他主要跟着谁,另外一方会以如何的方式与他保持连结,如何继续去关心他、爱护他,陪伴着他成长。
这一条处理的是孩子的被抛弃感。
这一条的重点不光是说,还要说到做到。否则,孩子很难相信这是真的。
当然,这一条要做到有时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性格相对健康的离异父母来说,好一些。但对于性格有缺陷的父母来说,可能很困难。
这需要夫妻冷静下来,认真商讨孩子的问题,尽量要求对方做到离异后对孩子的抚育责任。
第四,不要攻击另外一方,可以站在孩子的父母的角度,夸奖对方做为孩子的父亲(母亲)的优点,找出对方爱孩子的例证,帮助孩子接纳和认可另外一方。
夫妻离异有很多的原因,有些夫妻离异的原因,的确跟另外一方存在的人格缺陷有关,表现出一些我们难以接受的行为问题,例如:赌博、酗酒、出轨、不尽责任、家庭暴力等等。
就算对方没有这些问题,对对方的仇恨也会导致对对方的攻击。
但如果我们总是在孩子面前攻击与否认另外一方,对孩子来说,可能造成的伤害非常大。
因为孩子的人格里总是住着父母两个重要他人,男孩需要认同父亲,女孩需要认同母亲,如果这种认同无法完成,会导致孩子人格发展的缺陷或异常,例如,造成性倾向的问题(同性恋),对婚姻的恐惧,无法信任异性或同性(被攻击那一方)等等,许多难以解决的发展问题。
我们对另外一方的攻击,也会导致孩子内心的挣扎与冲突,因为孩子是不想失去另外一方的,总是对父母双方都是爱着的。
但如果逼着他做选择,只能爱一方、跟着父母仇恨另外一方,会导致孩子内心出现强烈的冲突,不顺应父母,背叛的恐惧;顺应攻击的父母,又是背叛另外一方父亲或母亲。这种冲突与挣扎,会撕裂孩子的内心,形成人格的缺陷。健康的心灵需要的是统一和整合的人格,而不是冲突和分裂的人格。
解决的方式,是我们需要为了孩子放下仇恨,忽略和不提对方的缺点,而帮助孩子去看到另一方在做为孩子父母角色上的优点。
人总是有优点的,大奸大恶之辈只是少数,这就好比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不缺乏美,只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实在是找不出优点,我们也可以说,我相信你爸爸(妈妈)内心是爱着你的,也许,他(她)可能还需要去成长,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发现他是爱着你的并且回来给予你这种爱。给予孩子希望比绝望的否定好。
第五 坦言孩子的生活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并且帮助孩子去处理这些变化,相信孩子能适应这些变化。
例如:以前两个人抚养孩子,经济宽裕得多,孩子可能享受的条件好一些;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现在要面对一些一些变化了,但我们可以渡过这些变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因此自卑。
我们要相信,孩子永远是爱着自己的父母的,只有要最基本的经济保障,经济条件并不是孩子成长最最重要的事情。孩子都可以去适应这种变化,爱才是第一位的。
告诉孩子,父母对他的爱并不会改变,但要孩子与离异后的父母共同渡过环境改变的适应。相信孩子,他会与父母同心同德,一起渡过改变后的环境。
在这里,重点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一起面对困难,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改变。
第六,不要让孩子形成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要告诉孩子,父母的离异,只是个例,并不代表所有的婚姻都会是这样。而且,未来在合适的时机,自己仍然愿意去寻找合适的另外一半,并且相信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另外一半。生活充满希望与美好。
这一条,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要过分为孩子牺牲。还是那句话,有健康快乐的父母才有健康快乐的孩子。
否则,孩子长大了,一方面,可能会恐惧婚姻、不相信感情。另外一方面,孩子对生活充满绝望,过度保护自己,不敢去追求幸福、害怕失败。
你的离婚,还给孩子树立的榜样是,人有犯错误的权利,犯错误不可怕,可以纠正。成长可以犯错误,婚姻遇到不合适的人可以放手,并且放手后还会有新的幸福的希望。你的勇敢带给孩子勇敢。
耳听为虚假,眼见为实。孩子真正相信的不完全是你的话,而是你如何做的。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不仅要这样正确地教育孩子,还需要去成长自己,真正做到让自己幸福。
成长自己的方式很多,看书、学习、参加专业的成长小组,甚至必要的话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都可以帮助自己成长。记住,你是孩子的榜样。
你无法让孩子做到你都无法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