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至了,过完冬至就离春节更近了。从小到大,一到这个时候大人都会说,冬至一定要吃饺子,不然耳朵会冻掉。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能吃上饺子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到了冬至,就是改善生活呀。平常早上都会吃稀饭之类的,但在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早饭无疑都是饺子。更有甚者一天三顿都是饺子。
你吃饺子了吗,看看你的耳朵冻掉没
小时候意识很朦胧,反正大人说啥都当真,所以一到这一天,为了保住这耳朵,都会吃一大碗饺子。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就很好奇,如果冬至不吃饺子的话,真的会冻掉耳朵吗?
虽然这么想,但是实际每年冬至都会吃饺子,一方面因为这是中华民族应有的习俗,另一个更重要的是到了这天之后,不管是家里还是外面的餐馆,都会做饺子,仿佛这一天没有其他的东西可吃。当然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在南方有吃混沌的、年糕的、也有吃冬至肉的。
那到底冬至吃饺子有啥含义呢,我们下面就来讲一下。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沿袭至今。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四季区分:上面是春分,下面是秋分,左边是夏至,右边是冬至
冬至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的(俗话说三九才是最冷的)。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寒冷气候的开始,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其实最重要的是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北方冬至的景色
在北方,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其实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南阳人,著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在其返乡之时,恰逢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为了让南阳的乡亲免受冻饿之苦,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这一习俗也一直沿袭至今,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种“捏冻耳朵”吃,说是冬至吃了饺子不冻人。
这也就是就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的原由了。小伙伴,你吃了吗?
你与春天,就差一盘热腾腾的饺子
#青云导师团##历史冷知识##你好,冬至##老家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