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2月30日,法国作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和音乐理论家罗曼·罗兰逝世。他是上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1916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笔者也为大家大致回顾下这位伟大作家的传奇一生。
罗曼·罗兰资料图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在父母的影响下,幼年的罗曼·罗兰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德国音乐音乐对他影响很深,尤其是痴迷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等的音乐。
15岁时,罗曼·罗兰随父母迁居法国巴黎。188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音乐、哲学等学科,并于1889年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1889到1891年,罗曼·罗兰去了罗马的法国学校就读,并在这个阶段孕育着文学著作《约翰·克里斯朵夫》,此后他多次去意大利、比利时等地收集创作素材。回国后罗曼·罗兰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早先罗曼·罗兰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剧本,但反响平平,1903年,罗曼·罗兰改变了写作的重点,转向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相继写出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共称《名人传》。1904年至1912年间,罗曼·罗兰完成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并一举成名,成为世界知名的作家。
罗曼·罗兰(左)1935年在莫斯科的资料照片。图片来源:新华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曼·罗兰发表了一系列反战文章,并汇集成文集《超脱于混战之上》,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19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19年,发表《精神独立宣言》,号召世界各国知识分子联合起来,抵制帝国主义战争阴谋。1922至1933年,完成第二部多卷本长篇小说《母与子》。
罗曼·罗兰与甘地
罗曼·罗兰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传入中国,当时传播其作品的主阵地是著名的《小说月报》,他在1944年12月30日去世后,引起中国文艺界的广泛哀思。
文末,我们用罗曼·罗兰的经典名言作为结尾:“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让我们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
参考文献:
《罗曼·罗兰:音乐成就人生》徐志摩
《罗曼·罗兰 他的个人存在就是一出英雄剧》韧雾
文/袁立聪 审/任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