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
唐·李白(701—762)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简析: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是唐代有"诗仙"之称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抱负极大,自视甚高,有强烈的建立功业的愿望和爱国主义情怀。他的诗雄奇奔放,有包涵宇宙之气魄,犹如滔滔不绝的江河之水,一泻千里。他的诗又清丽婉约,如行云流水,飘逸坦荡,在诗的领域里没有人能超越李白,只有"诗圣"杜甫能和他比肩。这首《望天门山》作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是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天门山在安徽当涂县,分为博望和梁山东西两山,夹江对峙,气势雄伟险要。当时年轻的李白,才气高傲,仗剑去国,踌躇满志,要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因此这一时期的诗作,意气风发,充满豪情。《望天门山》是李白在舟上凭栏远望,天门山的雄奇伟岸,祖国河山的无限壮丽,让他从心底发出由衷的赞叹。滔滔的江流,分开天门,一泻千里,水流之大竟然使高山为之中断,是写"水",而当汹涌澎湃的水流撞击到伟岸的高山时,又产生了巨大的漩涡回流,是写"山",在山与水的撞击中,大自然雄奇瑰丽的景象跃然眼前,这时主人公才真正出现。他在舟中观望着两岸连绵不断,相对而出的青山,告诉人们,一片孤帆从日边来了,里面乘坐的正是雄心勃勃,怀抱匡扶社稷之志的李白,激扬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画评:这幅隐名青绿山水《天门山峡图》,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作品表现出比较纯熟的宋元山水技法,笔墨技巧有明代"吴门"四家的风格,山石用解索皴法,古拙苍厚,近山青翠,老松盘曲,绿色苔点三五相聚,疏落有序,远山奇峭,层层叠叠,高峰直插天际,峻岭逶迤不绝。在烟波浩渺的江水中,一帆孤行远去,使画里充满一种离情别意。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幅作品里便包含着这种意境。作者是谁,尚需进一步考证,然而当我们在四十年后才见到它时,我们依然感谢他在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精湛的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