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便有了“重阳”这个名字。九九归真,一元肇始,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深厚文化底蕴。
早在秦汉时就已形成的九月九民俗,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非常盛行,这个节日说到底,主要有两个主题,一是登高赏秋,一是敬老祈福。
春天有春游,秋天的景色不错,自然也可以来一波秋游。出去玩的花样很多,对古人来说,登高、赏菊、喝酒、佩茱萸是四个特别突出的活动,尤其对文人而言,几乎是重阳这日不得不做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最出名的诗,应该就是王维的这首了吧,这一首写得非常朴素自然,并不需要多加赏析,它没什么隐藏的特殊情感,就是节日这天亲人不在身边,王维太思念了而已。
不过,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才17岁!因为进京考试,滞留京师,不能和家人团聚才格外思念亲人。
十几岁写的诗就能流传千古了,这份才气也让人佩服。
九日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登高是重阳节的标配,因为此时天高气清,登高也算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所以几乎人人喜欢,六朝的时候,连皇帝百官都会登高野宴。好不容易爬上山了,自然要就地赏景,再喝点酒相配,这种闲情逸致对于李白来说,真是太合他胃口了。
从诗里看来,李白那一年的重阳倒是过得不错,秋高气爽,青山绿水,大地明丽清爽。
他一个人拎着流霞美酒上山,一边走,还一边采撷小黄菊,然后挑了处僻静的山高林密地,听松涛声,赏自然景,独酌到山月起,狂放高歌,酩酊大醉。
确实是李白的风格了,纵使一个人有些落寞,但该享受的美酒佳景、清风霁月他还是会实实在在地享受进去的,这就是李白的旷逸襟怀了。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看来大家遇到佳节的时候,总是刚好一个人度过的几率很大呢。正如这在清秋时节独自登高的孟浩然。
万山秀丽,北雁南飞,薄暮之下,孟浩然生出了一丝闲愁,看着三三两两走在沙滩渡头的行人,以及远处如荠菜的树和月色沙洲,孟浩然叹了口气,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和故友相逢,一起在重阳佳节登高共饮呢?
饮酒·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重阳节最重要的赏菊、饮黄花酒这两个活动是从陶渊明那里来的,他在《九日闲居》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陶渊明是出了名的菊花代言人,挑他的诗,自然要带上菊,虽然这首《饮酒》并不是专写重阳,但有菊有酒,还有隐世的旷达悠然,也可一观。
秋菊绽放鲜艳,这里的环境应该是极美的,可看日落,可见众鸟归林。如此美景也将陶渊明的酒瘾给勾了起来,他一杯接着一杯地独酌。
曹操曾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陶渊明纵情欢饮,想必心里是有些惆怅情绪的。但他自我消解,赞美隐居悠闲之乐,觉得就这样逍遥度此生也是不错,总体还是闲适悠然的。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个奇女子我都说倦了,像她这样清雅至极又奇妙至极的比喻,真是常人难及。
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第二年的重阳所写,那会儿赵明诚没有和她在一起,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自然思念起了丈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李清照也才20岁。
从白天写到黑夜,先是天气阴沉,浓云密布,因为是秋季时令,夜间降了温,李清照玉枕孤眠,纱帐独寝到半夜被凉意惊醒,这里的凉,既是时节的凉意,也是心里难言的凄凉滋味。
当然,照例李清照也是要喝酒的,丈夫不在要喝酒惆怅一番,想必即使赵明诚在了,她也是要开心喝几盅的,谁叫她也是个喝酒小达人呢。
重阳赏菊喝酒的习俗与陶渊明有关,而陶渊明又有“采菊东篱下”之语,李清照这里的“东篱把酒黄昏后”就是很典型的用典了。
绝妙的“暗香盈袖”紧接而来,林逋曾有“暗香浮动月黄昏”之语,李清照虽是化用,但用得非常妙不可言,婉约唯美。
本词中最为人称道的自然是“人比黄花瘦”这一句了,李清照的比喻向来令人惊奇,让人出其不意。一个“瘦”字,便让人感受到了她的愁,她的形态和神采,凄清秀雅,真是声情双绝。
重阳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节日,在文人们的渲染上,它染上了许多优雅与浪漫,那么多诗词里饮酒赏菊、登高赏秋的描述,这份雅致还真是让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