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由于他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仅供职两年,便辞官不做回苏州老家,一边教书,一边根据元人话本《张叔夜擒贼》撰写《江湖豪客传》。
写完以后,施耐庵对书中大部分情节均很满意,唯独觉的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的学生的罗贯中建议将书名改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拍案而起,高兴的连声说:“好,好!这书名起的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意,而且暗含诗经里‘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妙哉!”
于是将书正式定名为《水浒传》。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