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闲坛听故事,我们讲故事、聊故事、论故事,从故事中汲取营养,从典故中一起成长,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故事吧。
今天我们讲讲刘禅的故事,刘禅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当年刘备败走夷陵,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实刘备是不是真心托孤,这里面还有故事,我们以后再讲),从此刘禅便继承了老爹的家业,当上了蜀国的皇帝。
刘禅的民间形象非常不好,给人的标签就是昏庸、无能、懦弱、胆小……几乎用来评价帝王的贬义词都能送给他,这要“多谢”罗贯中,正是他的三国演义把刘禅描写得如此不堪,以至于刘禅这两个字便成了后人口中昏庸皇帝的代名词之一。但是三国演义是小说,不能当真,民间形象不代表历史形象,更不能代表历史真相,所以刘禅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我们只有从一些史料文献中去查找一些蛛丝马迹了,然后再将这些蛛丝马迹逐渐拼凑,慢慢的接近历史真相,因为我们没有时光机,无法百分百的还原历史。
公元263年,魏国伐蜀,刘禅投降,后被扣押在洛阳,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在席间故意安排了蜀国的一些特有表演节目,当蜀国的乐器响起时,很多蜀国的旧臣都悲伤的痛哭起来,唯独刘禅一个人吃吃喝喝,欢乐嬉笑,根本无动于衷,于是旁边的人愤愤的说:“一个人,居然可以无情到这种地步!”而后,司马昭又问刘禅:“你想念蜀国吗?”刘禅答:“我在这里很开心,不想念。”下面的人哄堂大笑。(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左右皆笑。——— 三国志《蜀书. 后主传》)
这便是乐不思蜀这个词语的出处,出自陈寿的三国志,也是证明刘禅昏庸无能的证据之一。
那么刘禅真的这么没用吗?我们来讲两个事情。
第一,诸葛亮在世时大权独揽,几乎在蜀国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后来诸葛亮病逝,刘禅并没有让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父亲的职位,而是马上收回丞相一职,刘禅自己亲政,任命蒋琬和费祎共同辅政,并让蒋琬主管行政,费祎主管军事,把以前诸葛亮一人的权利,平均分配给两个人,并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制衡。这样一种老道的政治手法,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干得出来的吗?
第二就是要讲到乐不思蜀的其中奥秘了。
吴国的末代皇帝叫孙皓,这家伙的性格可比刘禅刚烈多了,吴国灭亡后孙皓也到了洛阳,司马炎接见了他,在聊天中司马炎指了指孙皓坐的椅子,对孙皓说:“我在这里放这张椅子等了你很久了,你终于来了。”只见孙皓不紧不慢的,都没起身,也没行礼,直接说:“我也在江东放了一把同样的椅子,等你去坐。”同样的,也是引来一阵哄笑。刘禅的乐不思蜀引来了哄笑,孙皓的这一番话也引来了哄笑,但结果是一样的吗?
很显然,结果不一样,在孙皓讲出这一番有骨气有霸气的话4年后,他就死掉了,死因不明,但历史学家多数偏向被人害死,或是被秘密处死。这也不奇怪,换做你是司马炎,你能安心你身边有一个这种的人吗?巴不得都像刘禅一样傻乎乎的,难堪大任的,只有这样你才安心,你的屁股才能安稳的坐在龙椅上。
所以有人说刘禅的乐不思蜀其实是装疯卖傻,在当时自己所处的环境下,为了保全自己只能出此下策,在当他说出“此间乐,不思蜀”引来哄堂大笑后,也许司马昭的杀意就已经随着笑声散去了,都已经成了阶下囚了,还要像孙皓一样盛气凌人,处处嘚瑟,既然你让皇帝不安心,那么皇帝就只有除去你了。
那么刘禅这么做的效果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位关键人物的寿命,司马昭活了54岁,司马炎54岁,铁骨铮铮的孙皓42岁,刘禅64岁。在古代64岁已经是高龄了,可以说刘禅靠着自己弱智的表现,在洛阳舒舒服服的安度了晚年。
最后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刘禅并不像后人所想的那样不堪,甚至是智障的感觉,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能一一跟大家探讨了,有人可能会说,蜀国终究是灭在刘禅手上的,他爹刘备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诸葛亮好不容易治理好的蜀国,就被他这样拱手相送了,好歹你也像孙皓一样,有点血性的跟魏国干一场啊,不战而降算什么大丈夫?关于这一个问题就很复杂了,关系到蜀国内部很多事了,刘禅的故事很多,下一期我们再慢慢讲。
此文章为闲坛故事汇原创,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