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酷刑中针对女性(古代这些刑罚触目惊心)

超哥解历史2021/10/18 06:42:26

在古装电视剧中,人们经常看到一些犯了重罪的人被施以酷刑,甚至被折磨致死,比较著名的刑罚有满清十大酷刑、 明朝东厂/锦衣卫18套刑具、唐朝酷吏来俊臣的十套枷等等。一般人仅听到上面刑罚的名字就被吓得不轻,更何况如果真正犯了罪被用刑时估计腿都软了,能撑下来的估计都是硬汉,女人肯定难以忍受,苦不堪言。

古代封建社会不像当代文明社会,那时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明了各种刑罚,目的就是震慑坏人,让反对自己的人胆战心惊,不敢造次,从而达到以儆效尤教化百姓的目的。其实刚才在文章开头提到一些酷刑只是历朝历代对古代基本刑罚的演化和创新。早在秦朝之前,官府惩罚犯人主要是用五刑即剕(fèi)、宫、劓、大辟、墨,由于这五种刑罚主要是对人身体的摧残,因此它们又被称为肉刑。

剕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将人的双脚砍去,失去双脚的人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另外一类是挖去人的膝盖骨,虽然保留了双腿,但已无行走能力。挖去膝盖骨的剕刑在春秋战国的秦、齐、鲁、郑、楚、卫等国比较常见,尤其是齐国,当时齐国受此刑的犯人众多,假肢需求量大,以至于导致齐国出现鞋子价格便宜而踊(假肢)价格昂贵的奇葩现象。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兵法》作者孙膑就曾被同窗庞涓(魏国名将)迫害遭受膑刑(剕刑的一种)而落下终身残疾。

宫刑,顾名思义就是破坏男人和女人的生育机能,主要是为了惩罚古代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古代流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如果遭受宫刑意味着没有了传宗接代的能力,这既会使肉体遭受巨大痛苦,也会让内心蒙受羞耻,因此有人称宫刑是比死还要难受的最耻辱的惩罚。

西汉武帝时期,著名史学家、《史记》作者司马迁就曾为飞将军李广长孙李陵辩护,结果惹怒了汉武帝刘彻,导致被处以宫刑的处罚。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感叹道:“我所遭受的耻辱没有比宫刑再大的了!”

劓刑,从“劓”字的构成上我们也能看出,这种刑罚是把人的鼻子削去。众所周知,鼻子是用来呼吸和闻各种气味的,有人认为被削去了鼻子,呼吸和嗅觉功能就丧失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劓刑只是削去的外鼻,只要鼻腔还在,呼吸和嗅觉功能就不会丧失,这也是古代受过劓刑的人仍然能够存活下来的主要原因。但是,没有了外鼻人体外观会很难看,走在大街上还会被其他人嘲笑,这对受过劓刑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劓刑在春秋、战国和初汉时期很普遍,当时因犯罪而被割掉鼻子的人有很多,以至于秦朝时因为秦的暴政,数以万计的人被削去了鼻子,甚至部分人都产生了没有鼻子是很正常的心理错觉。

另一个较为著名的例子当属商鞅变法时期,太子太傅公子虔因太子犯法替太子受刑,从而被挖去鼻梁,形象受辱的公子虔此后八年未出过家门,这也激化了他与商鞅之间的矛盾。后来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公子虔趁机报复商鞅,最后商鞅被车裂而死。

大辟,也就是砍头即死刑,是最严重的刑罚。除了大辟外的其余四种肉刑虽然是对人体的残酷摧残,很痛苦、很折磨人,但毕竟生命还在,而大辟直接夺人性命。在周代大辟就有斩、杀、搏、焚、辜磔(gūzhé)、踣(bó)、罄(qìng)等7种方式,令人毛骨悚然。

墨刑,也就是在罪犯脸上刺字,并且涂上墨炭,使人无法清洗掉,成为犯过罪行的永久印记。相对其他肉刑,墨刑算是比较轻的,一般不会造成生命危险,除非刺字的伤口发生感染。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于脸上被刻上了象征着犯罪的字,这对施以墨刑的人造成了精神羞辱,成为他/她一生永远抹不去的污点。

刘邦手下悍将英布早年因触犯秦朝法律被处以墨刑的处罚,脸上被刻上了字,不过他属于比较乐观的一种人,如果换做其他人脸上刻了字内心很可能会自卑,而英布则自信地走在大街上,还逢人就说:“有人给我看过相,告诉我受刑后可称王!”巧合的是,英布最终辅佐刘邦夺取了江山,建立大汉王朝,自己也被封为淮南王。除了英布之外,宋朝108单将中的宋江、林冲、武松、杨志、戴宗都因犯罪而脸上被刺上了“两行金印”。

俗话说得好“女为悦己者容”,古往今来,女人比男人更注重外貌。值得一提的是,墨刑不仅仅是对男性适用,女性也不例外,这对非常在乎容貌的女子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因此刺上字的女性难免会引来其他人的非议,一般女子很难忍受墨刑,不少女子在受墨刑之后选择了轻生。但唐朝的上官婉儿是个特例,有一次她不小心惹恼了武则天,武则天命人在她脸上刺上了字,也就是墨刑,上官婉儿聪明伶俐,竟然想办法在刺字的部位画了一朵梅花,不仅自己变得楚楚动人,娇艳十足,而且还创新性的解决了脸上带字的不好影响。

上述古代五大刑罚可谓是触目惊心,令人胆颤心惊,生活在现代的人仅仅是想一想刑罚过程可能就会起鸡皮疙瘩。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古代令人厌恶和憎恨的墨刑,如今已演变为火遍大街小巷的纹身刺青,不仅是明星网红,而且包括普通青年,都喜欢在身体的某个部位纹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文字。我想即使上官婉儿穿越到现代,她也一定会现代男女的做法大吃一惊的,她万万没有想到她在唐代的创新之举如今却风靡全球。

网友热议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 六壬神课金口诀(古代志怪故事--六壬神课)

    六壬神课金口诀(古代志怪故事--六壬神课)

    沧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2022-07-26

    六壬神课我家乡的张君,是个盐商的儿子。他自幼体弱多病,也没读多少书,但是很聪明,对于书里要表达的宗旨都能体会。到了二十岁,他自我感觉中气不足,体质虚弱,不想娶妻。某

  • 为什么不能生育(为什么古代公主大多不能生育)

    为什么不能生育(为什么古代公主大多不能生育)

    宋372022-07-11

    说起皇室的孩子,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们都是荣华富贵享不停的,然而在真实历史中,他们的命运也是残忍的,他们刚出生的时候就会被奶妈带走,多半都是要与生母分离的,这样的童年

  • 立夏节气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节令之美丨立夏节气来了)

    立夏节气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节令之美丨立夏节气来了)

    新华网2022-07-09

    4月25日,在山东省邹平市南部山区,葡萄花序挂满雨露。 5月5日是立夏。此时节,风暖昼长,绿遍山原,蜂飞蝶舞,万物并秀。 新华社发(高发芳摄)新华社南京5月5日电(记者邱冰清、

  • 立夏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立夏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强悍的替补门将2022-07-07

    每年新历的5月5日或5月6日是24节气中的立夏,立夏来临意味着春天结束了,立夏以后气温回升降雨量以及降雨的天数也会明显增多,立夏时要做好蚊虫防治,伴随着气温升高的往

  • 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古代迁客骚人独有的文化)

    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古代迁客骚人独有的文化)

    月复西斜2022-06-17

    要说起古代的贬谪文化,首先想到的便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贬谪文化很早就有了,可以说古代社会国家建立之初,启动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