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承世,砺志报国!
有很多案例都可以证明:孩子们比较典型的“逆反”行为,大多是由于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而产生的。我们知道,在孩子学说话走路的时候,家长们都有百倍的耐心去教他们,哪怕孩子不明白、不理解,家长也要锲而不舍,不教会决不罢休。
在孩子长大以后,他们会有自己的思想,正处于努力摆脱父母以及家庭影响的阶段,特别想证明自己可以主宰命运,不用按父母指定的“路线”去前进,这是成长的一种必然。可是我们的家长给这样的孩子贴上了“不听话”“不可思议”等标签,动不动就使用暴力语言或暴力行为去对待孩子。原来的耐心和细心哪里去了?一个没有经济权和行动权的孩子,在家庭里面都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得不到认可,你让他拿什么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呢?
有一年暑假,河北有个女孩和她的父母一起来找我。进了办公室,女孩坚持让父母走开,要单独跟我谈。我俩一坐下来,女孩就递给我一个信封。我抽出一看,这封信竟然有三十多页!
原来,这个女孩读高一那年成绩就很优秀,后来遇到一个男孩,两人就好上了。相处一段时间后,女孩发现男孩的毛病很多,就不想跟他继续交往了。男孩就对她恶语中伤、到处造谣,同学们议论纷纷。女孩始终处在是是非非的议论里,有苦说不出,越来越孤独。此时,另一个男孩来到她的身旁,女孩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可先前的男孩竟然告诉这后来的男孩,说女孩作风有问题。于是,第二个男孩也离开了。
高二以后,女孩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女孩哭着跟我说:“我也想学习,但一想到那些事,就没办法安心。现在,我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原来的学校,到您这里学习。只要您在我身边,我就可以做得很好。王老师,您能保护我吗?这些经历我只敢对您一个人讲。现在说出来,我觉得舒服多了。”
我问她:“你没有对父母讲过吗?”
她摇摇头说:“没有。有一天,我刚说有一个男孩喜欢我,就被他们劈头盖脸揍了一顿。以后,我再也不敢开口了。”
我看女孩哭得差不多了,就安慰她:“你来我这里学习没问题。把你的爸妈叫进来,我跟他们聊一会儿吧!”
我问这对夫妇:“你们知道孩子高中三年过得愉快吗?你们了解她都在想些什么吗?”
妈妈说:“这孩子高中三年成天愁眉苦脸的,也不知道她都胡思乱想些什么,净那些事儿。”
我问:“什么事?”
妈妈回答:“我们也不知道啊。有时看她哭哭啼啼的,我问她她也不说。”
我生气地说:“你们怎么问的?是不是有一次她刚说了个头儿,你们就揍了她一顿?”
爸爸不好意思地说:“是呀。我一听,小小年纪就男男女女的,不好好学习,什么乱七八糟的!皮带就上来了。”
我继续说:“你们太糊涂!孩子整整三年都不开心,你们就不问一句‘为什么’?就不找找自己身上的问题?你们知道吗,你们这是要把孩子逼上绝路啊!”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在感情的漩涡中难以自拔,只有父母可以帮助她,可偏偏父母什么都不知道。他们不仅无知,而且冷漠。
他们火上浇油,在伤口上撒盐,甚至拳脚相加。这个时候,孩子最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许多家长为自己的过失申辩:“我也是为了孩子好啊!我是爱之深,恨之切啊!”但是,我要说:“爱孩子是一只母鸡都会做的事情。
家长们不必因为孩子不理解,就觉得自己多么委屈,关键在于“会不会爱”。
有的孩子在高中谈了三四个朋友,家长一无所知;有的孩子打架,成天泡网吧,家长闻所未闻。这些家长每天都在干什么呢?
一经调查,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莫名其妙地严厉;
有些是冷暴力,一看到孩子就把脸拉得老长;
有些是热暴力,一点不对就拳打脚踢;
有些亲子关系破裂的程度,让我都开始产生怀疑——那个十来岁的孩子是不是他们亲生的?
现在,有不少人批判“溺爱”。
其实,“溺爱”和“严厉”只有一线之隔。
家长不懂得爱的技巧,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转向社会去寻找情感安慰。
这样下去,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可见,最可怕的拒绝是冷漠。